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郭岩松:技术助力高质量数字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06

郭岩松

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以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技术赋能为支撑,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以高质量数字文化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

高举思想旗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数字文化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视察河南,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提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强调“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当前,我国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文化消费展现旺盛需求。新形势下推动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之中,使人民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坚持提升数字文化内涵,运用数字技术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使文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利用数字技术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和传播,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坚持人民至上,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文化需求作为数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河南坚持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作为数字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活文化资源。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各类博物馆384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优势,深入挖掘殷商文化、黄河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蕴含的多重价值和时代风采,为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拓展优质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渠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多样化需求。

创新传播表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深化资源整合、要素聚合、业态融合,推动文化研究、媒体宣传、出版传播、文旅产品有效衔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创意呈现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技术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表达,坚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路径,推出《唐宫夜宴》、《龙门金刚》、“中国节日”系列等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网络曝光量突破600亿次,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掀起“国风”“国潮”热。

河南以技术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表达,用“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推出《唐宫夜宴》等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图为《唐宫夜宴》演出。

促进共建共享。按照《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整体部署,将数字文化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互联网内容规划,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与数字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搭建全国第一家个性化数字阅读平台—书香河南App,推出“文化豫约”“百姓文化云”数字平台,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推进数字文化建设落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消弭城乡、地域、代际之间数字鸿沟,让数字文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全民。

加强技术赋能,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数字文化建设创新应用

当前,数智化加速驱动文化产业转型,以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创造文化产品新形态新场景新模式。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文化前瞻性布局。河南打造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核心产业发展为突破、融合应用创新为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新格局,深化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建成5G基站12.47万个,安装服务器机架4.5万架,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地位持续巩固,智能设备、网络安全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为现代化河南数字文化建设筑牢数字底座、厚植数字土壤。

加快数字产业转型发展,打造数字文化活力新引擎。近年来,河南深刻把握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应用带来的新机遇,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人才、渠道、产业优势,持续培育发展一大批数字文化企业,以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为特点的16个互联网文化行业小类呈现较快增长,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开辟技术赋能新路径,焕发优秀中原文化新生机。持续加强全媒体建设,将技术手段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矩阵创新数字文化优质内容表达方式,发展线上线下数字化融合项目,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文化“火”起来、“活”起来,不断扩大其传播力影响力,让古老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深化战略融合,走出具有河南特色的数字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发挥网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要职能,加强与宣传、文旅等有关部门的深度合作,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提供坚实服务、支撑和保障。

协助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围绕“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中国节日”等河南文化名片,建设“一体策划、集中采集、多种生成、立体传播、同频共振”的新媒体推广矩阵,加大网上宣传推介力度,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为超级IP文化资源活化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

助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旅游”跨界融合,在全国率先培育智慧景区80家,打造覆盖旅游、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河南智慧旅游开放平台,连续四年举办“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和数字文旅资产化,实现河南文旅的全球创意和全球交易,实现从“网红”到“长红”、从“流量”到“留量”、从“交易”到“经营”的根本性转化。

助力河南文化资源数据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计划,统筹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推动文化文物文博场馆数据资产入库保护,推动龙门石窟、殷墟、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遗址等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国内首个汇聚全省305家博物馆、6000余件文物的“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足不出户、云上遨游,一览中原数千年。


原标题:《河南:技术助力高质量数字文化建设》
来源:《中国网信》2023年第4期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