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媒体融合 >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何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要求

发布时间:2022-03-08

● 编者按

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提出新要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未来应如何推进?本文为你解读。


近年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政策接力布局、技术迭代升级、资本有序进入等为驱动,立足新需求、紧盯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实施新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进入新发展阶段,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充分依托既有发展基础与优势,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稳中求进,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开新局谱新篇。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内容生态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是中央精神下达至基层的重要载体支撑。面对新传播格局下的信息冗余、低俗劣质内容传播等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不断强化自身主流媒体定位,创作精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巩固壮大基层主流思想。


要用好各类新兴传播渠道与传播形态,创新话语表达,以精品创作为理念引领,把握好新闻内容的专业性、生动性与贴近性,坚持以人为本,兼顾主流价值传播与用户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精品内容供给。


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借力媒体深度融合战略机遇,依托本地化和接近性优势,将党和国家战略部署与基层百姓关切相对接,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探索以深度报道或研究报告形式剖析问题根源、找寻解决方案,发挥好作为县域社会发展建设性力量的角色功能。


依托本地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全媒体时代,信息供给与消费形式更加丰富,仅以新闻单品取胜的方法已经行不通,因此,要加快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加快拓展“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等相关业务,发挥好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本地化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积极推进实现平台化转型,打造形成集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主动参与、深度赋能县域社会治理,发挥好中介、载体和工具作用,以媒体议程设置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县域治理的政策议程等形成有机交互,引导和带动多元主体参与县域社会治理。


在立足本地、凸显特色的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应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置于地市、省域乃至全国的视野之下,打破服务内容、形式、地域障碍,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综合服务格局。


强化技术赋能,加快融合转型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5G、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MR等技术驱动媒体融合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趋势愈发凸显,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断迎来新的转型机遇。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坚持瞄准媒体融合前沿,把握媒体行业发展动态先机,加快推进新兴技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中的创新应用,强化技术对融媒体平台、产品、服务、交互等方面的支撑与赋能,助力对象化、分众化传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整体效能。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以融合转型升级为契机,主动融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的建设进程与整体框架中,强化载体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为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随着技术、媒体与人的融合程度加深,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保持警惕,形成常态化、全方位、综合性的自我审查机制,兼顾好技术应用与人工主导,确保技术应用始终处于可管可控范围内。


探索多元经营,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新技术催生了诸多新模式、新业态,为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在坚持舆论引导、价值引领等核心功能不动摇的基础上,探索多元经营,将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培育和发掘新的增长点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进一步强化互联跨界思维,以平台化转型为抓手,打通不同行业、领域、组织间的隔阂与壁垒,放大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源集聚、整合与优化配置效能,以适应多元化、跨界化经营模式,打造新增长点,增强自身创收能力。


面对转型发展要求,多元化经营成为媒体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今后亦会涌现出更多新的经营样态。在这个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牢固坚守底线思维,平衡好媒体事业与产业,警惕多元化经营对媒体公信力带来的消解风险,严防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弱化社会效益。


相关链接

故宫

数字乡村建设如何推进?中央一号文件释放这些信号



作者: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郭海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