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媒体融合 >

媒体深度融合,技术发挥哪些作用?

发布时间:2020-12-28

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闻媒体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媒体生态环境和舆论环境,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其中,对媒体融合发展起支撑性作用的是媒介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如何实现创新引领?

01 5G 是媒体融合的基础性技术

5G+4K+多机位的超高清视频呈现丰富了内容的信息含量,5G+VR 提供了全景沉浸式体验。5G 对新闻生产端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提供了高速的上下行带宽,可以进行内容的实时录制上传。

2020 年全国两会上,记者使用“5G 背包”,通过安装在背包中的 5G 模组进行实时 4K 级别清晰度视频的采集和直播。这一特点极大地解放了以往传统直播需要携带的大量直播设备,可使记者摆脱设备的限制,更加灵活地完成采访和素材收集工作。

在媒体的 5G 实践中,5G 的运用方式主要以内容生产端为主,用户端依然以传统视觉传播的延伸为主。媒体纵深融合需要继续创新 5G 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生产端优化内容产制流程,还要继续深化用户思维,创新5G 技术在用户端的应用,让技术贯穿到每个角落。

02 大数据成为媒介融合新动能

数据早已有之,但对数据进行高级批量处理、分析的技术才是真正利用大数据的关键。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技术的支撑下产生了以依托人工智能为特征的一整套媒体技术,这个过程被称为媒体的智能化,产物为智能媒体。

新技术变革了原有的新闻产制流程。大数据为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了海量的源泉,通过AI 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文字、影音内容,并可辅助编辑进行内容策划;智能算法代替了传统的编辑进行内容推送;基于手机终端的使用信息实时反馈到媒体 AI 中,评估用户偏好,完善用户画像,实现更准确的效果反馈和调整。

人民日报在 2020 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智能云剪辑师”,在几分钟内便能根据需要迅速生成视频,提升剪辑效率。

媒体融合的目的不只是新闻媒体利用新技术完成新闻报道本身,更要着眼于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引导主流价值观。实现媒介深度融合,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AI 等智能媒体技术,同时将主流价值观注入其中。不仅要在算法技术层面强调主流价值观,媒体从业者、算法工程师也需要坚持正确导向。

03 云计算推动媒体融合建设

云计算是相对于本地计算的概念,它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计算环节从本地设备转移到线上服务器平台,用户通过终端实时操作平台进行数据处理。

云平台是云计算服务的进阶,将多种操作服务集成到线上平台,用户只需一台基础设备即可完成复杂操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云平台对新闻生产具有解放意义。

新华社“现场云”平台自 2017 年上线,取得丰硕成果。该平台具备移动化全流程采编审签发,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平台协同生产的多种特性,助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通过使用云平台,记者在报道一线仅需手机即可完成多类型新闻素材的采集,线上平台进行多人实时编辑,依托 5G 高速网络以高清方式实时直播现场画面;同时,新华社“现场云”还整合多种可视化系统,在线上进行内容可视化制作,以适应视觉传播为主的用户使用习惯。

04 区块链赋能媒体融合

区块链在媒体上的实践主要以新闻生产内容审核及激励、数字版权保护、媒体运营层面为主。

在国内,2019 年初,人民在线与微众银行推出“人民版权”,依托多年在人民网舆情大数据的技术耕耘,结合区块链技术,依托其数据完整与不可篡改的特性,对数字作品版权追踪溯源,实时进行版权监控。

这是支持融媒体业务中“党媒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一个全内容版权生态,使其成长为线上最大的原创内容和交易中心。展望未来,区块链有可能成为媒体融合的关键一招。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有助于打破互联网寡头的技术垄断,以其独有特性改变中心化的商业垄断模式,推动新一代平台媒体的产生,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05 技术创新提高传播实效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能手机终端已经成为新闻阅读的主要载体,为我国舆论环境带来多元化的信息。

自身既要坚定舆论导向思维,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又要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加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时报道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在后疫情时期,国际舆论斗争日益尖锐,迫切要求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实现创新发展,朝着可视化、移动化和社交化方向推进,构建完善的对外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具有国际舆论影响力的媒体平台。

综上,技术融合是媒体融合的重要环节,不能忽视技术对媒介融合的推动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媒体融合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媒体融合也是一种界限模糊的状态,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新老交替。

在讨论技术对媒介融合的推动作用时,切忌绝对化技术的作用,进而忽视经济、主体、内容、规范在其中的作用。在我国媒体融合的实践中,要时刻牢记媒体融合的目标所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在网络阵地中做好舆论引导。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