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发展 >

如果机器人成批上岗,有何挑战?有何机遇?

发布时间:2020-10-1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 促进就业已成为我国各项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关键任务。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多重矛盾交织,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我国就业工作具体面临哪些挑战?发展数字经济对促进就业工作又有何意义?来看分析。

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3大挑战

我国是人口大国,又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就业问题错综复杂,短、中、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给促进就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短期看:稳就业成头等大事

当前,我国就业情况整体稳定,新增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失业率总体处于低位。但也要看到,多重因素造成未来一段时间稳就业工作压力大。

部分互联网、金融等服务业的增速却在向下换挡,降低了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如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发展降速、资本市场趋冷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互联网企业经营面临一定风险,部分企业招聘需求趋紧,“停招缩招”企业数量有所增多。

中期看: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是关键

我国劳动力市场效率和弹性还不高,人员“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长期并存。问题根源在于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快速升级,需求端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对供给端劳动者技能提出新要求,但我国教育培训体系的调整却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造成人才技能供给结构不符合需求。

人社部历年发布的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各技术等级或者专业技术职称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2019年甚至达到 1.9。

长期看:进一步防范结构性失业风险

一是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结构性失业风险。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呈现上涨的趋势,引发了人们对失业的担忧。

我国制造业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主要从事的是生产组装等常规工作,就业者只需要具备较低技能即可,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极大,一旦被机器大规模替代,将带来巨大就业压力。

二是新旧业态更替带来结构性失业风险。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加速突破,实体经济利用数字经济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个别传统领域面临严重冲击,相关产业人群失业风险加剧。 

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结构性失业风险。

我国人才供给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人才需求巨大。

image.png

8月8日 ,河北省清河县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员工在车间内工作。图/牟宇 摄

数字经济对解决就业发挥的5大作用

数字经济是解决我国当前各类就业问题的重要引领性力量,在培育壮大就业新市场、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劳动市场供需精准匹配、促进灵活型就业兴起、升级就业结构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稳就业,做大就业“容纳器”

据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91亿人次,占全年总就业人数的24.6%。

在全国总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07%的背景下,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1.5%。其中,数字产业化部分就业人数达到1220万人,同比增长9.4%;产业数字化部分就业人数达到1.78亿人,同比增长11.6%。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吸纳就业人数多、增长快,已成为我国稳就业的重要渠道。

增效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数字技术能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促进求职者与招聘岗位有效对接,有利于实现精准就业,提高就业效率。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近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招聘网站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达到60%。以退役军人转岗就业为例,强军网(即中央军委机关网站)联合200多个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已累计发布招聘信息8万余条。

退役军人事务部与滴滴出行、京东集团、顺丰集团、阿里巴巴集团4家企业以“云签约”方式签署退役军人就业合作协议,为退役军人提供5.5万个岗位。

提质量,提升就业薪酬水平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流引领人才流、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是促进就业质量持续提升的引领力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于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542元/月,数字人才就业岗位平均工资为 10281元/月,是全国平均工资的1.36倍。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求职新热点,技术岗位就业需求快速扩大,吸引大批优秀从业者进入,助推了就业结构优化。

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下的数字经济就业者平均工资达到6064元,超过规模以上企业年均工资;专科及以上月平均工资达到10922元,远超规模以上企业年平均工资。

以区块链相关就业为例,全职岗位的平均月薪在18606元,超过同期规模以上企业年均工资3倍(见图1、图2)。

image.png

扩空间,带动大量新增就业

2019年和2020年,人社部先后发布两批共29种新职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职业比例超过75%,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等新职业均与数字经济相关。

数字经济在工业、服务业中渗透更快。2019年,工业、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分别达到19.5%、37.8%,远高于农业的8.2%,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

产业结构升级又带动了就业结构的非农化转换。经初步测算,2019年,三大产业中从事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人数分别为1690万、5521万和1.38亿人次,第二、第三产业是当前数字经济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优结构,促进区域就业发展

各省(区、市)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稳步增长。

从总就业规模来看

山东、广东数字经济吸纳劳动力最多,分别达到2159万人和2088万人;

河南、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湖北、安徽等就业大省,从事数字经济相关工作的人员也超过1000万人;

福建、湖南、广西、江西、云南、上海、辽宁、北京、贵州等省(区、市),数字经济相关从业者超过500万人。

从就业增速来看

贵州省发展数字经济吸纳相关就业者增速最快,达到18.1%;

福建、江苏紧随其后,增速分别达到13.8%和13.0%。

从就业占比来看

上海、北京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最高,分别为47.2%和44.1%;

天津、福建、浙江、山东、广东、湖北数字经济就业人数也超过三成。

image.png

8月9日,甘肃拓奇扶贫车间的员工在服装加工生产线上作业。图/邢广利 摄

做好4方面,让数字经济更好促进就业

数字经济深刻影响我国就业,既促进了就业,也引发了一些风险挑战,应多措并举,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作用。

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是对新模式、新业态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

对于存在较大争议的法律监管问题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论证,稳定企业家的发展预期。

二是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创业创新机构,完善孵化服务网络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三是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培育基于在线平台的新型灵活就业;

发展壮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催生数据标注和分析、算法开发、智能应用等就业岗位;

推动数字经济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延伸和升级,带动更多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控制等新兴岗位。

利用数字技术升级就业服务水平,打造效率更高的劳动力市场

一是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支持地方政府建设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信息服务线上线下高效精准对接。

二是支持培育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

推广招聘信息精准推送、人岗智能匹配等个性化就业服务。

三是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分析。

依托平台企业数据优势,创新就业统计分析体系,形成长效的就业联动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

image.png

6月3日下午,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首场5G云直播招聘会在其校内开展。供图/视觉中国

加强灵活就业者的劳动保障,提升就业质量

一是探索建立适应灵活就业的新型劳动关系。

加快相关法律修订,将灵活就业者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关系体系中,为从根本上保护灵活就业者提供基本依据,同时也应鼓励平台和灵活就业者选择多种合作方式,提高灵活性。

二是探索建立适应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模式。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探索建立以劳动者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保障方式,提高保障的灵活性、全面性。

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和社保制度,针对非雇佣关系的灵活就业者,根据工作时长、专兼职、收入等弹性设定社保缴费标准,引导保险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商业保险服务。

扎实推进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提升劳动者相对数字技术的比较优势

长期看,就业问题是人才教育问题,解决了人的素质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一是推动教育改革。

在中小学通识教育中,增加计算机、互联网等网络化、数字化基础知识培养;

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又要注重在更宽松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文化、个性、好奇心和价值取向,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素养、人文关怀的工程师,提高劳动者在未来人机协同世界中的比较优势。

二是加强职业培训。

鼓励和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立数字技能培训制度和体系,通过在职学习、转岗再就业等方式,尽可能在内部消化掉“机器换工”带来的失业问题;

培育一批专注提升职工数字能力的市场化培训机构,为中小企业就业者提供更多能力提升机会。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