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安全 > 治理监督 >

网络“软色情”的4大危害和5大治理之策

发布时间:2020-06-12

“软色情”不是一个新话题,但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污染网络生态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一大“毒瘤”,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亟须引起重视。

网络“软色情”的5大传播特点

“软色情”指的是充满挑逗、诱惑,给人“性联想”的内容。比如“两性关系” “情色符号”等成为一些网络商业主体宣传营销的主要卖点和市场策略。

网络“软色情”让人烦不胜烦,更让人“防不胜防”。分析发现,网络“软色情”有五个传播特点。


一是标题党。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传播平台,“性暗示”成为“软色情”标题党文章推送的常用手段。这些文章本身并无不良、低俗、色情等内容,内容和标题无关。

二是精准化推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持下,网络平台能够从用户的浏览记录中分析其阅读偏好,从而实现“软色情”信息的定向推送。

三是平台化传播。在APP、网站等平台上发布照片和视频是“软色情”引流的重要方式。目前,一些平台板块化的推送方式为“软色情”内容的传播创造了便利,成为“软色情”的扩音器。

四是资本化运作。一些“软色情”内容的生产背后有着专业的团队,从文案设计、口号制作到宣传推广,均有资本推手。


五是圈层化传播。“软色情”传播的圈层化指的是“软色情”内容在由趣缘关系相近的人组成的群体中传播的现象,其传播有圈内成员“同质化”、表达场域“小众化”“隐蔽化”等特点。

网络“软色情”的4大危害

“软色情”也是色情。“软色情”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渗透性强,它的危害甚至比传统意义上的色情还要更大。

1导致网络文化失范,侵蚀青少年精神世界

网络“软色情”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文化失范现象。它给公共伦理道德、行为操守和主流价值带来巨大冲击,败坏网络文化风气,使局部网络文化生态陷入失序,导致一部分社会成员心理上出现混乱。

这种失范状态给青少年群体带来的危害更需引起重视。青少年触网低龄化,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自制力也差,自我防护意识不足。“软色情”所传递出的错误价值观、金钱观、婚恋观,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阻碍青少年的精神成长,矮化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并进一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举止。

2催生新型网络情色交易灰色产业链条

“软色情”与金钱交易如影相随、密不可分,商业变现是其根本目的。受利益驱使,一些“软色情”游走于灰色地带,在线上资源售卖,在线下交易,形成一套独特的网络“软色情”灰色产业链条。

如“福利姬”群体便是典型例子。

此外,在一些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平台上,出卖“声相”的“软色情”潜滋暗长,所谓的“服务”明码标价,“打赏”交易应运而生。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软色情”市场,通过“养号”的方式把微信或者QQ伪造成一个完整的“女神”“男神”人设,运用一套特有的话语吸引异性上钩,借机骗取钱财。

3物化女性、消费女性,扩散网络性别歧视

“软色情”把低俗当有趣,消费女性、物化女性、歧视女性,是对女性群体人权和人格的一种极端不尊重的行为。

2017年“双十一”前夕,绝味鸭脖推出“性暗示”海报,引发舆论一致声讨,绝味鸭脖也因违反《广告法》被罚款60万元。

2019年4月19日,杜蕾斯联合喜茶发布营销文案,大打“软色情”擦边球,其露骨、赤裸的图文设计招致大众强烈反感。

在 “软色情”的网络环境中,女性被人为打上“标签”,这必将带来极为消极、负面的刻板效应,给女性群体的公众形象造成难以估量和弥补的损害。

4加剧网络性侵风险

有专家表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性侵、隔空猥亵等案件时有发生。在一些“软色情”聚集的地方,陌生人之间能够轻易建立联系,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借交友之名,在骗取信任后诱导对方发送大尺度照片满足私欲,甚至要求线下见面,而这无疑加大了性侵风险。

网络“软色情”的5大治理之策

网络“软色情”问题的产生有其现实根源,既包括市场经济的逐利本质、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也包括技术过滤能力不足、科学性教育缺位等。

因此,不能将网络“软色情”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网络现象,任其自我发展与消解,而是应该将其纳入网上有害信息治理的范畴,从制度、平台、技术、文教、环境等方面建立起多层次的规约体系。


1
扎紧制度笼子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方面的不良内容。这为开展网络“软色情”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在市场主体约束和青少年保护方面,仍存有薄弱环节。对此,一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场域“软色情”产业的约束机制,针对“软色情”新问题及时补上法律规章空白,将部分商家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低俗营销行为纳入打击范围。二是要深入研究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心理特征,加快整合散落在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出台专门性的青少年网络保护法律法规,为青少年网络活动提供更加有力、全方位的线上线下保护。


2
压实平台责任

“软色情”在网上传播,平台方难辞其咎。必须加强各大网络平台的刚性约束,按照“谁传播,谁负责”的思路,建立标准、设立底线,压实网络平台的责任、义务。

平台方应改变利用“软色情”来赚取眼球的错误思想,对“软色情”采取零容忍态度,自觉建立完善审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把内容关,守牢遏制“软色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此外,还应加快促进行业自律,推动网络“软色情”治理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治理”,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作为”。


3
补上技术短板

从技术层面来说,网络平台对低俗文字、图片、视频的监控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据YY直播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平台文字识别率100%,视频/图像综合识别率95%。但语音技术在直播平台自审环节仍面临较大障碍。在语音中,一些“软色情”的内容经过文字转换后会失去原有的含义,从而影响平台审核的准确性。

要激励网络平台加大投入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不断升级防控手段,增强网上涉低俗色情信息内容的鉴别过滤能力,封堵网络“软色情”的生存空间。


4
提速文明教育

科学的性教育对青少年获取正确的性知识、养成健康的性心理、培育良好的性道德、形成健全的性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上好性教育第一课,教导孩子正确识别和远离不良情色内容,养成文明的上网习惯。网络商业主体要意识到“软色情”的消极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营销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层面,则有必要开展“软色情”的宣传科普,对“软色情”的概念、内涵、表现、特征、危害等广而告之。


5
营造良性生态

“眼球效应”让“软色情”内容得以迅速传播。要继续把“软色情”纳入专项整治,坚决向各类“软色情”亮剑。对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自媒体公众账号、直播平台、网站等,绝不放纵姑息。

要加快推进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网络文明体系,创作更多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产品,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网上行为,让主旋律符号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共同营造网络空间的“绿水青山”,真正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本文作者为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梅鹏超、王鹏远、王淑红。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