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3565万点击量!人民网“70年70问”创意解码

发布时间:2019-10-17



数据观

3565万:  在人民网两微阅读量近3565万次

2494万: 被腾讯视频、微博秒拍和快手平台等多个视频平台转载推介,视频播放量高达2494万次

2000+: 累计转载2000多篇

3.4万: 转评赞合计近3.4万次

34: 截至10月15日,该系列已发布报道34篇

1:“70年70问”话题于9月17日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新媒体报道突出思想性


在本次策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稿件时,人民网专门成立编写工作组,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主题分别进行深入讨论、精心策划,切实提升稿件的思想性,确保导向正确。

人民网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多次举行闭门会议,反复商榷、共同打磨, 为报道的科学性打好理论基础,拓展了智库资源。针对有条件的主题领域,还邀请专家专门进行了深入的暑期调研。经过认真研判、仔细推敲,人民网最终从100个选题里选出了70个问题,形成了“70年70问”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的雏形。


文字短视频兼具深度和力度


“70年70问”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是人民网今年最大规模的一项全网联动报道项目。70问,既具有传统新闻报道的思想深度,每篇文章配有的精彩短视频,又给网友带来多维度剖析“中国基因”“中国密码”的全新体验。


《什么是找领导办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报道多层面、多维度,坦诚、深入阐述了国人“找领导办事”这一话题,阐明合法路径,澄清以往误区,受到党政门户网站及研究类媒体的关注。


《为什么乒乓球能成为中国“国球”?》

从辉煌战绩、乒乓精神、乒乓外交、全民健身四个角度梳理国球和中国精神的关系,全面精准地阐释了乒乓球成为国球的原因。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中国”?》

用凝练又富有画面感的笔触,配以精心剪辑的短视频,清晰地勾画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流动的生动图景,揭示出流动是当代中国繁荣发展重要密码的深刻规律。


《“大妈经济”为何引起国际关注?》

找到了“大妈”实例,以真人真事切入,由点及面,通过点面结合,从小故事讲到大政策,并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同时又不回避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给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线采访锤炼队伍

在本次“70年70问”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采访过程中,人民网记者兵分70路,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不少选题由人民网跨部门组建的团队齐心协力完成,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互相配合,在工作中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凝聚力。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稿件记者表示,在采访过程中,要想选取最客观最生动的案例,一定要不怕苦。马背上的法庭,本身就是要到边远地区才能看到他们的现场工作。


《为什么中国高铁能领跑世界?》

稿件记者采访到两位首席研究员、4位总工程师、1位高级工程师,用他们的话讲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挖掘网上没有被报道过的精彩故事,体会他们作为高铁人的坚韧和努力。采访中,铁科院首席研究员赵红卫回答完记者问题后对记者说:“接受过这么多记者采访,你是问得最专业的。”


全力打造跨屏新型全媒体专题

9月12日,“70年70问”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专题正式上线,打破以往传统专题模式,兼顾视觉效果与内容展示,且单独开发移动端H5版本,全力打造新型全媒体专题,成为设计+视频+前端真正合一的全媒体产品。

在设计上,全新的3D粒子效果,使70个问题如同闪耀的颗粒一般蓬勃大气;

在技术上,运用Vue.js技术搭建整款产品的框架,运用Three.js+Canvas技术构建整款产品的动画特效;

在用户体验上,设计与开发了三个版本,保证了多端的最佳浏览效果,全力打造跨屏新型全媒体专题。

此外,专题重视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注意加强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


矩阵式传播“触达率”跃升

“70年70问”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自9月2日发出首稿以来,每篇稿件相继在人民网PC端、人民网手机端、人民网法人微博、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人民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APP等多个平台裂变传播,学习强国专门开设专题对其进行重点推荐,媒体平台纷纷转载,形成广泛传播态势,得到多方好评。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中国”?》

稿件发出后,有网友留言说,看完这篇文章非常振奋。流动才能敞开,敞开才会接纳,接纳才能让这份流动不断转换为新动能,那些根植于我们心里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长出丰盛的果实。

《为什么中国高铁能领跑世界?》

稿件发出后,有网友留言说,我爱中国高铁,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和便利。还有网友说,没有对比就没有领跑的优越感,到国外旅游以后才发现,中国高铁无论是速度,还是网络覆盖,做到了真正的世界一流。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宣传部部长邹俊戈看过稿件视频后特意给人民网记者写下这段话:“我们自己都往往说不透问题、成绩有哪些,你们采访时间这么短,却能写出这么完整深刻的文章,真的是眼力很强、抓要害很准。”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