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重磅!郑州大都市区来了,涉及这些市县!

发布时间:2019-08-16

未来,随着郑州辐射带动能力和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现阶段空间范围的基础上,会逐步将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所辖县(市)及汝州市、兰考县等省直管县(市)纳入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加快形成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空间发展格局,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迈进。

微信图片_20190816090719.jpg

图/聂冬晗

“郑龙头”扬得越高,河南开放就舞得越好。8月9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


啥是郑州大都市区?

2016年年底,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说,以都市区为统计单元的GDP、人口要素等主要指标显示,都市区已成为各类发展要素在空间上聚集的主要载体。

这个“非常1+4”,优势不一般。据估算,郑州和4个“小伙伴儿”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谋划“郑龙头”发展框架和功能布局,破解行政区划对“郑龙头”发展制约,推动郑州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规划》借鉴杭州、成都、武汉大都市区发展经验,打造“青山绿水间”和“铁路轨道上”的郑州大都市区,提出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最终形成高度融合的网络状城镇体系。

郑州大都市区不是简单地把中原城市群切小一点,而是更务实地去推动区域要素流动,强化“郑龙头”的经济势能和“极化效应”。《规划》指出,未来,随着郑州辐射带动能力和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现阶段空间范围的基础上,会逐步将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所辖县(市)及汝州市、兰考县等省直管县(市)纳入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加快形成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空间发展格局,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迈进。

一核:即郑汴港核心引擎区,是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四轴:即完善主要交通干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南北向沿京广、东西向沿陇海等区域发展主轴辐射带动能力,建设郑焦、开港登功能联系廊道,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城镇密集带。

三带:即黄河文化生态带、嵩山—太行山区文化生态带和农区田园文化生态带,共同构成郑州大都市区外围绿环。

多点:即次级中心城市、新兴增长中心、重点镇和特色小镇等构成的郑州大都市区多层次发展空间。

微信图片_20190816090851.jpg


未来将是啥模样?

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郑州大都市区未来会是啥模样?规划、建设将有哪些新思路?空间布局、交通配套、产业疏解、生态绿化等,将如何推进?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政府智囊和专家学者。

龙头带动承接农村人口转移

定居城市,成为“城里人”,是许多在郑务工人员的梦想。未来一个时期,郑州大都市区将是承载他们梦想的摇篮。

《规划》分近中远期分别提出了2020年、2025年和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目标。眼下最急切要完成的目标是,到2020年,区域集聚人口达到2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GDP超过9万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展望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常住总人口将达2300万—2800万。

没有一定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很多产业无法生存和发展。

放眼国内,济南合并莱芜、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新一轮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相继启动。与之相比,“郑龙头”功能定位与中心城区行政区划偏小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不利于承接更多的农民进城。因此,《规划》提出,适时将郑州周边与市区发展连为一体的部分县(市)纳入市区管理,优化中心城区行政区划结构,壮大中心城区规模和实力。

省社科院院长谷建全建议,加快推进中牟、荥阳、新郑等县(市)撤县(市)设区,进一步优化郑州中心城区的功能布局,可以演绎出更多精彩的发展故事。

骨架支撑打造“1小时通勤圈”

大都市区的空间形态,是有国际通行原则的,即“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

《规划》指出,推动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的无缝换乘,实现区域功能中心与门户枢纽、外围组团、相邻城市中心区间的“三个15分钟”高效衔接。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长星说,此举意味着郑州与周边城镇的通勤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之内,甚至只需要45分钟,更加强化与功能中心的布局耦合度。

通勤圈的提速,也为大都市区的产业集聚创造了条件。

《规划》提出,要加快郑州机场—许昌市域铁路建设,可以推动许昌生物医药产业园、森源电气制造基地、长葛产业新城等沿线重点产业园区开发;依托开港大道、机登洛城际铁路,可以推动开港登旅游文化廊道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郑州发展空间轴向外延伸,郑州与通勤的空间关系越来越紧密,将从“点—轴”结构向“城市—区域”的都市区化结构演变。

微信图片_20190816090946.jpg

结构调整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面对全球化分工,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集成,大都市区产业结构正在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结构调整越早,后期发展越受益。2016年,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传统资源型高耗能产业。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郑州经济增速稳步保持在8.0%以上。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说,郑州大都市区的传统制造业总体上处于转型升级过渡阶段,相当多的企业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环节。能否抓住智能制造这一重大机遇,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关系到中原城市群能否在区域竞争中实现“变道超车”。

《规划》要求,抢抓产业转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动郑州大都市区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共建共享重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城市朝夕相处,城市应该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成为温暖可亲、贴近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规划》借鉴杭州、成都、武汉大都市区发展经验,坚持把郑州大都市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生态、水利、能源、信息等为重点,统筹优化区域生态环保和基础设施布局,构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大都市区功能网络体系。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迎伟说,当前,关注生态绿色发展和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化大都市区新一轮规划的重要理念与趋势,客观上需要郑州大都市区引导区域发展从追求生产价值转向生活价值、从追求经济导向转向人本导向,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塑城市和自然的关系。

《规划》强调,要把绿色空间的保护增值和创新空间的培育,作为大都市区功能提升的重点。例如,推进郑州大都市区黄河沿岸地区保护工作方面,要培育该地区文化、生态、教育、科研、游憩、休闲等多种功能,探索沿线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未来的郑州大都市区,将令“近者悦,远者来”,更具魅力。

微信图片_20190816091048.jpg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