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化 > 工作动态 >

2亿+传播量,这个案例凭啥入选“网信创新工作50例”?

发布时间:2019-08-07

由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组织,中国信通院产业规划所双创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网信创新工作案例征集遴选工作日前结果揭晓。传播君对入选“网信创新工作50例”中的中国日报网“立足对外出精品 出新出彩谱新篇进行了约访。

案例简介

在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网立足特色,充分应用新技术,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动画、直播、H5等手段,刊发报道2000余篇,全球传播总量超过2亿次,取得了很好的国际传播效果,为两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传播数据

2亿+:全球传播总量超过2亿次

5000万+:覆盖5000多万海外主流用户

2000+:刊发图文、音视频、动画、直播、H5等融媒体解读产品2000余件

报道经验

聚焦核心:全力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故事”

把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作为重中之重,立足中国日报网核心报道机制,整合网端微各方资源,突出网站特色,在“学习时代”中英文融媒体专栏陆续推出《习近平两会日历》《习近平过去5年下团组讲话中的妙喻》等H5、互动图表等可视化产品,系统梳理和生动呈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两会和历年两会的重要讲话精神。

客户端“2018两会对你说”英文直播栏目推出两期专题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海外关注热点,吸引超过50万海外网友关注。海内外社交账号每天将习近平总书记深度报道内容等进行移动“重组”,向全球社交用户推送,推出两会微话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讲话组织网民讨论,话题累计讨论人数超过5000万。

微信图片_20190807085724.jpg

习近平两会日历H5动态页面专题

移动优先:融合机制提升报道战斗力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网坚持“深度融合 移动先行”,与中国日报各部门密切合作,立足中央厨房,将全媒体采编资源、传播渠道全面整合,从上会记者力量、工作流程设置、内容审核发布、技术创新支撑等各方面提前部署,将海内外两个舆论场充分打通,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出微直播、定制新闻、可视新闻等融媒体产品,第一时间向网站、客户端、海内外社交媒体受众用户报道两会重要议程,宣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活动、重要论述。

借“嘴”发声:集中展现国际社会各界积极评价

两会期间,在网站和客户端开设“海外知名人士看两会”“海外媒体看两会”等专栏,发挥网评和编译团队优势,对欧洲智库马达里亚加欧洲学院基金会执行主任皮埃尔·德福安等海外知名人士进行采访或约稿,通过专访报道和署名文章,展现他们对两会热点的关注和分析。“海外媒体看两会”网络专栏每天呈现海外主流媒体对两会的正面评价和报道。利用脸谱、推特、红迪社区(reddit)等海外社交平台用户规模大、活跃度高的特点,每天根据两会进程和热点做好差异化、分众化的引导,与海外网民粉丝积极互动,传播量近3000万。

微信图片_20190807085826.jpg

海外专家谈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H5有声产品

借船出海:合作传播实现全媒体海外落地新突破

与《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泰国民族报》等10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合作,在其网站首页、重点频道、重要版面落地刊发两会重点稿件170余篇次,覆盖5000多万海外主流用户。根据不同媒体特点,开展了差异化稿件落地,如针对华盛顿邮报政治新闻用户多的特点,重点落地《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中国智慧 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等评论文章。两会期间,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的多篇文章备受海外合作媒体欢迎,他们主动将文章翻译成葡萄牙文、高棉文、阿拉伯语等语种在其网站头条、报纸重点版面和客户端重要位置发布,实现了从“被动推送”到“主动采用”的可喜变化。

创新点分析

紧跟传媒大势,可视化创新产品唱主角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视化产品越来越受到网民青睐,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网着力打造了一批可视化精品内容产品,深受海内外网民的欢迎。其中,《数看五年——2018政府工作报告》和《“文具总动员”——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背后》,利用超长手绘竖版漫画和文具拟人动画等别出心裁的展现形式,生动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民生环保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背后的故事。两个产品一经推出就被全球网友争相阅读,24小时内传播量双双突破1000万,其中《数看五年》产品更是以二维码的形式印刷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上,成为与会代表热议话题,被海内外媒体报道1万余次。

微信图片_20190807085953.jpg

动画短片《“文具总动员”——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背后》

技术内容加速融合,人工智能提供全新阅读体验

2018年两会期间,中国日报网首次推出了双语虚拟新闻机器人“端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报道有机结合,让国内外网友可以在电脑和移动终端上与“端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提问,便捷、智能、有趣地了解两会信息。在两会期间,“端端”的出色表现得到海内外网民用户的积极使用和良好反馈。同时,利用两会契机,在客户端上推出了智能语音功能,为两会期间的每一篇英文报道配上语音版本,让海外用户可以同时享受听读一体的阅读体验。

微信图片_20190807090049.jpg

双语虚拟新闻机器人“端端”智能问答页面

呈现第一现场,大会重要活动实现全部视频直播

在网站、客户端、海外社交平台对人大全体会议、政协全体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各场记者会、“三个通道”等重要议程进行了全部英文视频直播,共计直播177场/次。刊发英文快讯超过300条,直播总观看量和阅读量超过1100万,互动超过23万。特别是对海内外高度关注的“三个通道”进行了全程中英文视频直播,第一时间通过视频、图文等内容展现部长和代表委员们接受媒体采访的情况。通道直播受到海内外网友的高度关注,全球观看人数超过350万人次。

立足媒体特色,“外”字系列策划成就爆款精品

两会期间推出的“英国小哥解码中国新时代”“艾瑞克跑两会”两档英文微视频节目,备受海外用户的关注和喜爱,传播量都突破了5000万次,两个系列的总传播量达到近1.2亿次。“解码”系列视频中,英国记者方丹深入贵州、成都、海口等7地进行采访报道,围绕协调发展、科技创新等主题,与普通民众对话谈心,从他们日益增长的获得感中以小见大展现五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视频全球传播总量达到6500万。“艾瑞克跑两会”系列由“中国友谊奖”获得者艾瑞克作为出镜主持,每天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驻地、梅地亚中心等场合,围绕十九大报告、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倡议等热点话题,与代表委员进行全英文对话,阐述他们的建议与期待,展现新时代代表委员的国际化风采。该系列视频的传播总量超过5000万。

微信图片_20190807090150.jpg

“艾瑞克跑两会”系列视频第五集关注中国“科技创新”

心得体会

重大主题报道,能不能被网民受众,尤其是海外网民接受、理解、欢迎,关键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要做好重大主题宣传,让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理论“飞入寻常海外百姓家”,就必须贴时代、强创新、接地气、通民心,才能出成绩、见实效。

找到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讲好中国故事

在重大主题的报道中,要把宏大主题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巧妙地找到、找准我们想说的和对象国受众关注的利益交汇点,多用人的故事和小切口的方法表达共同价值诉求,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状态。

紧跟当下传播格局变化,加快产品化步伐

从两会报道中看,以视频、动画、H5为代表的可视化产品已经逐渐成为最受海内外受众欢迎的内容形态,我们在未来的报道中,也要不断提升可视化产品的创意能力、形式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可视、可感的融媒体精品,进一步推进重大主题国际传播的产品化转向。

微信图片_20190807090255.jpg

英文动画短片《政府工作报告是怎么炼成的》

用好社交媒体平台,提升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当前,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的粉丝用户数已经达到数十亿,成为全球受众使用最多的交流和信息获取渠道,特别是海外的年轻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还没有定型,他们是比较容易受到舆论影响的人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可考虑邀请当地受欢迎程度高的“网红”来中国,通过体验式的策划,制作题材“软”、观点“硬”的视频内容、开展社交媒体直播,“润物无声”地让年轻人群“粉”上中国。

用好海外专家智库资源,加深海外受众对中国发展的深度理解

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外专家及智库力量对中国的研究日益深入,且角度新颖,他们的观点和表达更易于为海外受众所接受。鉴于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报道之时,可考虑多借助海外专家智库之口,对海外关注的热点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满足其对中国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制度深层次内容的需求。

加强和深化同国际主流媒体网站之间的合作传播

海外主流媒体是本地用户信任度最高的新闻来源,加强与他们的合作,拓展合作媒体范围,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我们的报道在海外的落地和覆盖范围,同时通过深化和创新与他们的合作,如开展联合采访、联合选题,用更本地化的方式讲述双边领域的生动故事,更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内容在当地的曝光率和可见度,为我们提升媒体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持。

网信创新工作案例

由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组织,中国信通院产业规划所双创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网信创新工作案例征集遴选工作日前结果揭晓,50个案例入选“网信创新工作50例”。这50个案例有何独到之处?背后有哪些创作故事?又有哪些创新心得?传播君约访部分获选单位,畅谈体会,分享经验,以飨读者。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